最优秀的风险投资人并不会想着去“预测”未来,他们更擅长的是清楚地了解当前的局势。展望未来一年,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——2025年注定会成为加密行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
试着想象一下,如果有一天,杰夫·贝佐斯因为在网上卖书而被关进监狱,那互联网会变成什么样?再比如,史蒂夫·乔布斯因为推出App Store而被制裁,那我们今天的智能手机生态会如何?或者说,如果黄仁勋因为某种“扼喉行动”而失去了银行账户的支持,被迫离开美国去别的地方创立Nvidia,科技世界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变革?这些假设听起来可能有些极端,但它们恰恰映射了我们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的一段迷茫和不确定时期。
对于区块链来说,2025年将是历史性的一年。企业家、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将第一次有机会破解那条长期未解的“采用之路”。
站在今天,我们不禁要问:在通向广泛采用的这条路上,前方到底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?那些可能带来100倍甚至1000倍投资机会的领域又在哪里?
回想2010年代,社交、本地化和移动技术(“SoLoMo”)的交汇释放了互联网巨大的潜力。同样,从2025年开始,以下三大趋势的融合将为加密货币的普及铺平道路:
网关(Gateways):把传统金融系统引入区块链轨道; 开发人员(Developers):使在互联网原生经济层上构建变得更加简单; 应用程序(Applications):为日常生活创造出有意义的解决方案。让我们回顾一下,从20世纪70年代电子交易的兴起到今天支付数字化的普及,华尔街已经经历了长达50年的软件升级。这一平稳而不可逆的“软件吞噬金融”的过程告诉我们:所有的金融资产最终都会向着流通性最高、交易效率最强、价值最高的场所迁移。
如今,区块链网络已经保障了3万亿美元规模的加密资产(包括比特币、以太坊等)以及规模虽然不大但潜力巨大的资产支持代币(比如代币化的美元和美国国债)。这些变化正在重新塑造我们的金融未来。
全球范围内的家庭、政府和企业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加起来已经突破了 1,000 万亿美元(真的,1 千万亿!)。听起来已经很庞大了吧?但实际上,这只是冰山一角,我们还有 300 倍的增长潜力可以挖掘。 那么,我们现在的赛程进展如何?老实说,比赛刚刚拉开帷幕,选手们甚至还没有暖好身。全球资产负债表才刚刚开始向区块链的赛道迁移。要真正赢得这场比赛,我们需要一个能把我们和传统金融系统无缝连接的“闸口”。 接下来,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更大的平台——那些能够吸引新用户,并有效整合现有资产的平台。比如,拉丁美洲的 Bitso 这样的汇款平台,已经用区块链技术处理了超过 10% 的美墨跨境汇款。而类似 Ondo 的代币化平台正在直接与巨头如富兰克林邓普顿和贝莱德竞争,将超过 20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带入链上世界。 与此同时,加密货币的崛起正在催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资本市场。这一切都得益于实时结算和无边界流动性。但打造全球资本市场需要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交易场所。像 Figure 和 Avantis 这样的交易所,正在重新定义外汇、信贷以及证券市场,同时将全球需求和供给整合到一起。 然而,我们不仅需要一个平行于现有金融系统的加密世界,更需要能与传统体系完美兼容的产品。它们或许会长得像 Fordefi 给机构设计的高级钱包,也可能像 TipLink 一样为每一位用户提供简单直观、即使是老奶奶也能操作的支付解决方案。 想象一下,当这一切实现时会是怎样的场景?我们坚信,总有一天,链上资产的价值会超过链下资产。到那时,你的财富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,交易成本会极低,没有中间费用,并且能够直接面向全球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。那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里程碑。 最后,让我们来谈谈人才。当前,约有 10 万名开发者在区块链生态中开发应用程序,这相当于硅谷一家顶尖科技公司的员工规模的一半。要让区块链技术真正普及,我们需要把这一数字放大 100 倍,吸引至少 1,000 万名开发者加入这个生态。在释放区块链技术潜能这件事上,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:开发者们就像厨师,需要一把趁手的刀具和工具,才能切出一盘诱人的菜肴。回顾苹果应用商店的成功,其秘诀就在于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而易用的工具。而今,我们也需要类似的工具来支持链上应用的构建,帮助开发者创造真正有用的新产品。 2025年,将是区块链开发迈出巨大一步的一年。这其中的关键在于,让区块链本身对开发者更加友好。比如,Arbitrum 的乐观 rollup 技术,已经像第一次铺设宽带网络一样,为加密货币开启了大门。然而,Arbitrum 的 Stylus 升级可能会掀起更大的波澜。试想一下,全球有超过一千万的开发者,正在因为 Stylus 提供了 C、C++ 和 Rust 等熟悉语言的支持,而踊跃投身智能合约的开发。 还有个令人兴奋的领域便是零知识技术。它从曾经“高高在上、难以接触”的技术巅峰,逐渐变得更亲民。StarkWare 的开发工具包,让人们第一次觉得零知识证明不仅“听起来炫酷”,还能用在日常的开发中。举个例子,Rarimo 的 Freedom Tool,基于零知识技术,已经在俄罗斯、格鲁吉亚、伊朗等地被广泛应用于区块链投票中,从而提升了公众的民主参与感。 说到基础设施,区块链开发的背后也离不开这些“地基”工具的支持。Alchemy 平台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。它不仅简化了开发流程,更帮助了众多项目从去中心化金融协议到游戏应用的成功落地。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生态系统的进一步进化,像 Alchemy 这样的平台会在支持开发者探索链上更多可能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。 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多链世界的蓬勃发展。试想一下,每当开发者面临新挑战时,总会有新的链应运而生。而这些链,不管是在计算、执行还是去中心化程度上,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。为了适配游戏、交易等具体的应用场景,B3 这样的专用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成型。这种多样化的链、L2 和应用链的增长,也催生了新需求——实现它们之间的无缝连接。这时,跨链流动性解决方案 Everclear 和互操作性协议 Omni 就成为关键,开发者可以安心将时间花在创造新颖应用上,而不是处理技术复杂性。 如果说 Web 开发从原始编码到直观的无代码解决方案,再到 AI 驱动的阶段是一条清晰的演变路径,那么区块链开发很可能也会步入类似的轨迹。每一次以开发者为中心的技术进步,都不仅仅是工具层面的革新,更是为整个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。最终,也许有一天,构建链上应用程序就会像和 ChatGPT 聊天那么简单直白。今天到底有多少人用链上服务呢?
根据目前大多数人的估算,链上的用户大概有8000万。这数字听起来不小,但要知道,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加密货币的“华尔街2.0”魅力——不就是个新型的投资平台嘛?不管是融资、投机还是汇款,它都挺吸引人的。不过,如果真想把8000万用户变成80亿呢?嗯,这就要求加密货币从华尔街转型,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了。关键时刻快到了
2025年说不定就是转折点。你知道FarmVille吧?就是当年让Facebook从分享照片的小工具摇身一变,成了全球现象的那款火爆社交游戏。区块链技术也有点类似,感觉正走向自己的那个“FarmVille时刻”。现在,有些新的游戏和社交应用正在把链上功能偷偷融入进来。比如,游戏工作室InfiniGods就很厉害,用链上技术吸引了一波新玩家。他们的移动休闲游戏《King of Destiny》,光是去年就被下载了200多万次!这可不是那些天天刷Coinbase的人,而是平常沉迷在Candy Crush里的普通玩家。链上世界不仅仅是金融
现在,链上的游戏、社交和收藏品已经占了所有独立活跃钱包的大概一半。这说明了什么?区块链的未来,绝不仅仅是颠覆华尔街,它还会彻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。新的应用类别正在崛起
最近冒出来一类“生产性”应用,看起来真像是另一场工业革命的开始。以前是大企业主导一切,现在是工业网络逐步兴起。这些应用被称为DePIN,它们专注于服务那些不被充分重视的市场,比如无线连接、本地数据和人力资源。更厉害的是,它们通过链上协调和市场机制来实现目标。像Hivemapper这样的去中心化地图网络,已经绘制了全球30%以上的道路!这些数据可比Google地图还要及时、还要精确,而这都归功于他们超过15万的贡献者。 未来,链上的发展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。重要的是,这些“生产型”应用正在真正释放收入潜力。想想看,到2025年,我们相信DePIN行业的年收入将达到超过2024年5亿美元的惊人数字。这些基于真实世界效用的强劲现金流,等于是给链上经济装上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引擎,引入了源源不断的新资本。 那么,问题来了,我们怎么才能把这些应用带给全球80亿人?2025年或许会是一个转折点,因为能覆盖数亿消费者的全新分销模式正在成型。像Coinbase、Kraken和Binance这样的加密货币交易所,正在研发他们自己的区块链,把用户直接拉入链上世界。而另一方面,像Telegram和Sony这样的科技巨头,也在把Web3功能融入到他们庞大的生态系统中。游戏行业同样不甘示弱,比如MapleStory这样的大热游戏,可能会通过链上功能的加持重新吸引数百万玩家。而对于金融界大佬PayPal和BlackRock,他们则在发布链上支付和金融解决方案,目标是抢占新赛道。 2025年的这些趋势叠加,可能让我们看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。想象一下,当普通人有了每周花上60分钟在链上的理由时,“链上”就像“在线”一样,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那些所谓的“杀手级应用”?也许不再那么重要。到那时候,人们会像在互联网上自由切换应用一样,找到无数理由去探索链上世界,无论是为了娱乐、社交还是赚钱。可以预见,链上经济会迅速融入我们每天的生活,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 1. 优先关注2022-2023年推出的新币 很多人会疑惑,为什么选择新币而不是老币?这里有博弈论的因素:一个老项目经过牛市和熊市后,往往会让持币者的信心大打折扣。站在项目方的角度,拉升老项目的成本明显高于推出新项目。另外,新项目通常有全新的叙事逻辑,没有历史套牢盘,拉升起来更容易。因此,选择新币成功的概率更大。关键是,新币的底部区域需要经历漫长的筑底过程,并且在月线级别上出现过放量拉升的情况,显示主力资金有进场吸筹的迹象。 2. 要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,最好能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真正能吸引强大共识的,是那些带来颠覆式创新的科技革命项目。例如,2023年推出的ChatGPT,彻底刷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格局。这样的项目通常需要顶级投资机构的资本加持。机构对技术革命的判断力比普通人高很多,这也更容易形成市场上的羊群效应。 3. 市值不超过一亿美元是最佳选择 小市值是前提条件。如果项目市值超过5亿美元,翻倍的概率将极小。除此之外,项目的基本面也需要有知名机构投资的背景,以及顶级IP的流量赋能。比如马斯克对DOGE狗狗币的加持,让该项目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。 4. 精准把握时机 成功的投资离不开好的入场时机。最理想的时段是熊市末期和牛市初期。具体判断熊牛转换,可以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参照。如果加息接近尾声,市场可能会提前触底,迎来新一轮行情。目前,美联储利率已经处于高位,停止加息指日可待。至于降息周期何时开启,则取决于通胀能否降到2%。因此,对于中长线布局,2023年底可能是不错的机会。 5. 关注市场热点和知名机构投资的优质项目 这个阶段,应将重点放在市场关注度较高、且有机构背景的优质项目。例如,以太坊的二层网络、AI人工智能、元宇宙应用、游戏、DeFi以及香港相关赛道的项目。这些板块是资本关注的焦点。筛选出10个项目,深入研究其创始团队、投资机构,并分析项目的上下游应用逻辑。最好亲自体验这些项目的互动流程,许多好的项目也会提供交互奖励或者空投。 6. 流量为王,选择项目需看交易所上线情况 好项目自带流量,通常是各大交易所争相上线的目标。因此,项目是否在Binance(币安)、Coinbase、OKX等大型交易所上线,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。如果连这些专业机构都没有注意到该项目,我们就没必要浪费时间。 通过这些思路,你可以更清晰地找到高潜力的新币项目! 在币圈,诈骗和坑骗无处不在,尤其是一些山寨项目,简直是层出不穷。其中以国人项目尤为明显,他们擅长将项目包装得光鲜亮丽,让人防不胜防。很多人无法识别这些伪装,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建议在做任何决定之前,利用工具(比如 ChatGPT 软件)先对项目背景做一轮彻底调查,包括创始团队以及投资机构的相关信息,再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多少。 关于币圈的投资规律,老手们总结了一条铁律:“炒新不炒旧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新的项目通常伴随着新颖的故事情节和叙事,团队在早期阶段往往更有创造力和凝聚力。而且,项目的缺点在这一阶段还未暴露,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旧项目就完全没有机会再次爆发,但概率确实小得多。这种规律不仅适用于企业,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个人。 对于那些具备百倍潜质的项目,在筛选之后,建议建立一个不超过 10 个的自选池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立刻满仓买入,而是应该观察市场情绪,并等价格调整时分批买入。同时,切记不要将币放在交易所,这样很容易因市场波动而失去信心。买入之后,将币提到一个专用的钱包中,这个钱包最好不经常使用,既便于管理,也不易被盗。 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几点,并且经历过两轮以上的牛熊周期,你就会明白这些建议有多实际。对于那些已经在币圈赚到大钱的人来说,日常生活不必时刻盯盘、看新闻,反而可以轻松地享受工作或生活。在熊市中,坚持定投潜力币;而在牛市时,果断卖出即可。有人形容“守币比守寡还难”,难就难在过多的关注反而让人拿不住百倍甚至千倍的收益。 以市值排名为例,2020 年 3 月份,市值前 600 的币种中有 61 个达到了百倍收益(在二级市场)。其中,市值排名前 100 的币种中有 11 个实现百倍收益,占比 18%,包括 BNB、LINK、ADA、DOGE、VET、SNX、SOL、THETA、HOT、ENJ 和 LUNA。这些老项目通过新的叙事迎来了新的增长。例如,BNB 通过与 BSC 链结合,突破了单一的交易所代币属性。而在市值排名 100-300 的币种中,有 21 个币达到了百倍收益,占比 34.4%;排名 300-600 的币种中,有 22 个,占比 36%。 根据以上数据,符合条件的币种屈指可数,例如 FET、SSV、RNDR 和 CFX 等。选择它们并在合适的时机分批入场,也许就是下一个财富故事的开始。上一轮牛市我们见证了61个百倍币的诞生,从这些项目的表现中,有不少值得借鉴的信息与经验。以下是基于这些百倍币表现的一些必要条件,以及如何挑选下一轮潜力项目的参考指标。 项目发行时间 数据显示,上一轮牛市中高达76%的百倍币是在18-20年的熊市期间发布的,而在牛市尾声上线的仅占1.7%。因此,熊市中推出的新项目可能更具发展潜力,值得关注。 市值考量 百倍币的起始市值几乎都在5亿美元以下,且属于市值排行榜前600名内的项目。所以,对于初期投资者来说,选择低市值但有潜力的项目至关重要。 叙事方向 从上一轮百倍币分布来看,公链项目占据了主导地位,占比27.8%。其次是链游、跨链、DeFi以及Meme类项目。下一轮牛市可以聚焦于一些新兴叙事领域,如L2、香港概念、人工智能以及链游板块,或许会有意外收获。 机构参与情况 研究发现,一些头部机构的参与常与百倍币的出现高度相关,比如Multicoin、Polychain、Alameda、BN和A16Z。如果某个项目得到了这些机构的投资支持,可能是其具备较高质量的一个重要信号。 代币分配 在上一轮牛市中,解锁流通比例位于40%-60%区间的项目更容易取得成功。这一范围或许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代币分布标准。 最佳入场时间 建议在大饼减半前后市场的二次探底期间建仓。这通常是百倍币低点最容易同步出现的时间节点。因此,耐心等待合适时机将十分重要。 热门领域例举: 1. 人工智能板块: AGIX:结合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先锋项目,增长显著,是AI领域的标杆。 FET:人工智能实验室,致力于构建去中心化、开放的机器学习网络。 PHB:专注于下一代人工智能与隐私Web3应用。 OCEAN: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系统,用于数据货币化。 MASK:帮助用户从Web2.0过渡至Web3.0的桥梁,具有推特概念。 RNDR: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GPU渲染网络。 未来的潜力无限,要始终保持谨慎与洞察,才能抓住下一轮行情中的百倍币机会!我们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——区块链技术正慢慢地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,变得像互联网一样不可或缺。这可不是偶然的事情哦!从华尔街的大佬到普通老百姓,这个转变正在迅速推进,而背后的驱动力正是娱乐、商业,以及那些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的应用。 说到这个,区块链的应用可不止是“理论上很酷”,它需要具体行动来让它触手可及。想想看,如果没有方便的网关、技术升级,以及可以实实在在用起来的开发工具,这一切都还是空谈啊。所以,我们需要加大投资力度,为实现这一目标铺平道路。 再看看明年——2025年,机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,可能性可以用“百倍”来形容。随着加密货币被大众广泛接受,很多以前只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场景,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。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,“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去创造未来。”所以,未来的构造者们,准备好了吗? 另外,说到这些新技术,就不得不提提几个热点: AR:这个去中心化存储项目,已经和Meta旗下的Facebook、Instagram和WhatsApp展开合作,发展潜力相当亮眼。 ARB:这是二层扩容方案中的佼佼者,不但有龙头地位,布局上也性价比极高。 OP:解锁巨量代币后,基本面压力反而变小,还和Layer2生态紧密关联。 MATIC:想象一下,投资10亿美元专注于构建ZK解决方案,在坎昆升级后它可能还会迎来新一轮的机会。 SNX:提供一种平台,可以通过资产债务创建和支持合成流动性,功能很“魔法”。 GMX:在Arb的TVL中占比超过30%,是个提供杠杆的绝佳平台。 RDNT:这是Arbb上的原生借贷市场,帮忙解决了不同链和Layer2之间的流动性割裂问题。 所以,无论你是区块链的粉丝还是初入门槛的“吃瓜群众”,未来都值得期待。嘿,大家好!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:2025年的牛市中,哪些币种可能会成为百倍币呢?还有,下一个牛市的千倍币又该怎么挑选?这可是每个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! 其实,要找到这些潜力币并不简单,需要我们耐心分析市场趋势,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和发展方向。当然啦,投资毕竟有风险,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尽量避免盲目跟风。毕竟,币圈的路长且充满未知,但也充满可能。 好了,这次就先聊到这儿啦!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哦~祝你们投资顺利,收获满满! 声明:以上内容纯属分享交流,完全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哦!投资有风险,大家一定要独立判断,风险自担!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、不确或遗漏,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相关信息仅供参考。
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、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!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,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@163.com,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