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链,这绝对是任何在区块链领域探索的人绕不过去的一道坎。 根据 DeFiLlama 的数据,目前全球区块链的总锁仓量(TVL)中,有 56.25% 集中在以太坊,剩下的部分则分散在各类其他公链和 Layer 2 链上。如今,随着更多新兴公链和 Layer 2 链的涌现,这些新链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收益颇高的机会。如果你想抓住这些机会,光有兴趣还不够,你还得想办法把自己的资产跨链转过去。 提到跨链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使用跨链桥。确实,跨链桥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,但它同时也充满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。因此,慎重选择跨链桥是十分必要的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会介绍五个在链圈里被广泛使用的跨链桥,方便大家参考。你可以直接从右边的目录快速跳转到感兴趣的部分。 首先要理解,为什么跨链这么复杂呢?核心原因是,每条区块链就像一座孤岛——彼此独立,互不相连。这意味着,在某条链上的资产,不能直接跑到另一条链上。如果你真的要把资产转到另一条链上,就必须通过跨链的方式来实现。 想想,在同一条链上,你可以随意转账,比如说从一个账户发到另一个账户,操作简单、直接。但如果涉及到两条不同的链,事情可就没那么顺利了。这时候,你就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跨链操作。 跨链的基本原理其实也挺直观:假设你要从 A 链(来源链)转移资产到 B 链(目标链),通常的做法是,先在 A 链上锁定或销毁资产,然后在 B 链上铸造或释放等值的资产。这中间的信息传递和验证则需要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来完成。 至于跨链桥,它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中心化的服务,类似于一个“中间商”。使用跨链桥时,你往往需要对它抱有一定程度的信任。比如说,在跨链的过程中,可能会涉及到第三方公证人、跨链桥的智能合约,甚至是多签机制等等。 跨链是一项复杂但重要的技术,它让我们得以跨越链的界限,探索更广阔的区块链世界。但在使用跨链工具时,一定要谨慎,选择可靠的工具,并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。若使用跨链桥过程中,智能合约出了问题或者私钥被盗,那么我们通过跨链桥转移的资产都可能会受到威胁。所以,大家在选择跨链桥时一定要擦亮眼睛,千万别随意使用不知名的跨链桥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 很多跨链桥的操作方式其实差不多,这里可以参考下图进行设置: 1. 打开跨链桥的App后,首先连接你的钱包; 2. 然后根据下图中的指引进行操作,按照步骤进行设定就好。 几个重要的小提示: 同一钱包内跨链更方便:比如说,从Metamask钱包的A链跨到B链,这种情况下你不需要额外输入接收地址,因为这只是同一个钱包内的转移而已。 来源链和目标链一定要确认清楚:操作之前务必仔细检查,万一转错链,你的币可能就找不回来了! 时间可能稍有延迟:跨链的速度会因情况而异,大多数情况下几秒到几分钟就能完成,但偶尔也可能需要等待20分钟以上。 关于跨链的成本问题,有几点需要特别说明: 文中提到的跨链成本是基于平均估算的。实际上,不同的链、不同的币种以及当下的市场情况,都会对费用产生影响。最终的跨链总成本是浮动的,还需加上gas费用和流动性费用。在进行跨链操作之前,建议多多比较。 这里推荐了五个跨链桥,它们的费用都相对低廉,即使是小额转账也能负担得起,不会让你感到压力。 跨链重要注意事项: 是否需要发币? 平均跨链费用? 跨链方式? 务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跨链桥,同时提前了解清楚费用详情和操作步骤,避免出现任何不必要的麻烦。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跨链协议,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也各有不同。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例子: Stargate 是个有点名气的跨链协议,支持超过 40 条链。其代币是 $STG,收费标准为 0.06% 加再平衡费用。这套机制依托于 Layer Zero 协议和 Delta 演算法,技术方面可以说是走得相当前沿了。 接着是 Orbiter Finance。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币,但大伙儿对它期待挺高。收费是 0.3%,技术上采用 Cross-Rollup 结合 Maker 系统,支持的链数同样超过 40 条。 再说说 XY Finance。这个平台的特点是收费动态浮动,范围从 0% 到 2% 不等,主打的是跨链聚合功能,不过它的覆盖范围略少,只有 20 条链左右。 最后是 Owlto Finance。虽然还没有发币,但已经有积分系统,收费根据链的不同会有所变动,一般在 0.01%-0.1% 之间。 如果你对跨链协议感兴趣,这些项目都值得多看看。总之,选平台的时候多了解收费模式和支持的链数,根据你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就是王道!近年来,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高速发展,跨链需求日益增长,不同协议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。这其中,一些创新技术和跨链桥凭借其独特优势,吸引了广泛关注。 首先,让我们聊聊 Stargate。成立于 2021 年,Stargate 基于 LayerZero 技术,是目前大热的跨链桥之一。你可以简单地将它理解为链与链之间的“桥梁”,通过利用预言机和中继器,这座桥实现了更去中心化的跨链消息传递。不仅如此,Stargate 支持超过 40 条区块链,特别是在 EVM 链(也就是以太坊虚拟机兼容的链)中表现尤为亮眼。 实际使用中,Stargate 的跨链成本相对友好。以较便宜的 Layer 2 网络间转移资金为例,每笔 gas 费用大约是 0.01 到 0.1 美元,外加 0.06% 的协议手续费。当然,这些费用可能会因为具体链和币的不同而有所浮动。每天,成千上万的跨链交易通过 Stargate 完成,累计交易金额已达数千万。想要一探究竟的话,可以访问他们的官网:[Stargate Bridge](https://stargate.finance/bridge)。 另一位不可忽视的“选手”是 Orbiter,也是在 2021 年横空出世。与 Stargate 不同,Orbiter 是基于 ZK(零知识证明)技术的 Rollup 桥。它的优势在于专注于 Layer 2 网络之间的轻量跨链,操作更简单,费用也更加低廉。Orbiter 以提供快速的跨链交易为特色,同时通过多签合约机制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。目前,该桥支持多条以太坊和比特币的 Layer 2 网络,总共已经超过 40 条。 跨链的世界就像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冒险旅程,而 Stargate 和 Orbiter 正是为我们架起桥梁的探路者。无论你是想降低交易成本,还是追求更高的效率,它们都值得一试。未来,跨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为我们解锁更多惊喜。跨链交易的成本差异大,不同币种和区块链之间的转换会影响费用。不过,如果选择在成本较低的Layer 2之间进行跨链操作,gas费基本接近于零,再加上0.3%的转账费用,几乎不会让人感到负担。 如今,跨链交易的活跃度非常高,每天都有数万笔交易涌现。据统计,目前累计的跨链转账总金额已超过了240亿美元。 如果你需要快速跨链,可以试试Orbiter Bridge:[Orbiter Bridge](https://www.orbiter.finance/) 回到2021年,跨链聚合协议走进了我们的视野。由台大资工系与网媒所毕业的Wilson黄伟轩创办,这个聚合协议可以看作是跨链世界的“比价王”。它会智能地根据用户的需求,从合作平台搜寻最优的成交方案,筛选出几条最佳路径。例如下面的场景: 不仅仅停留在单一跨链,它还把DeFi里的Swap融入进来,在跨链的同时直接将一种代币转换成另一种资产。多数跨链桥只做到把某种币从A链转到B链,而XY Finance的特别之处在于,它可以直接把A链的代币换成B链的另一种代币。在交易页面,你可以看到系统列出的几种路径,每一种都展示了其时间、成本以及最终结果。而XY Finance的优势在于,它能在一个步骤内完成跨链和Swap操作,目前已支持超过20条区块链。 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平台的吸引力已经很强,累计用户突破80万,完成交易额超过了23亿美元。如果感兴趣,可以点击这个链接:[XY Finance DApp](https://app.xy.finance/) 在2023年,一个全新的跨链桥问世了,它引入了意图分析与ZK技术。起初,它的目标是服务于Layer 2之间的跨链需求,但很快它的支持范围扩展到了包括以太坊与比特币的Layer 2,甚至还支持Solana等非EVM链。如今,这个跨链桥已经覆盖超过60条区块链。 跨链成本非常低,每笔交易的gas费仅为5美元左右,协议费也仅在0.01%-0.1%之间。其发展速度同样令人震惊,上线短短半年多就拥有了超过百万用户。今年五月,它完成了一笔高达800万美元的融资,并发布了全新的白皮书。这个新兴跨链桥正努力打造成一个以意图为核心的全链流动性协议。Owlto Bridge 是在 2022 年成立的,搭建在 UMA Optimistic Oracle(乐观预言机)上的跨链协议。最近,它和 DeFi 领域的“大佬” Uniswap 合作,推出了以太坊的跨链标准 ERC 7683,还成了 Uniswap 官方合作的跨链伙伴。你在 Uniswap 应用里用到的跨链服务,就是由 Across Protocol 提供技术支持。目前,Across Protocol 支持了 14 条链的跨链操作。 用 Across Protocol 跨链,成本真的非常低!只要金额不太大,跨链费用通常在 1 美元以下。当然,不同链和币种会有一点小差异。到现在,Across Protocol 已累计跨链转移资产超过 130 亿美元,服务了 220 多万名用户。 小提醒:不管跨链桥的技术有多高级,本质上大多还是第三方服务,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信任风险。特别是第一次操作,建议先小额测试,确保万无一失。另外,务必从正确的官方链接进入,确认后记得加书签保存!以后通过书签访问,避免用 Google 搜索而点到钓鱼网站,也要时刻留意链上的相关风险提示。 对于刚接触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小伙伴来说,跨链的确有点复杂。但如果你想尝试更多的链上互动,跨链几乎是绕不开的一步。 除了跨链桥,你也可以通过交易所来实现跨链操作。如果交易所同时支持来源链和目标链的充值和提现,那就可以这么做。不过,要注意这种方式整体成本会更高一些,因为交易所的提现手续费通常比链上的实际成本要贵。 另外,除了跨链桥,还有其他方式,比如 Cosmos 生态系统里的 IBC 跨链和 Polkadot 间的 XCM 跨链。这些方式不依赖第三方服务,相比跨链桥来说,风险更低。如果这些技术能进一步普及,未来跨链操作将会变得更加简单方便。说到跨链,确实挺让人头疼的,毕竟过程既复杂又麻烦。不过,笔者个人对“链抽象”这一方向真的抱有很大的期待。简单来说,链抽象的目标就是让大家彻底摆脱对“链”的概念依赖,甚至完全感觉不到“链”的存在。试想一下,当区块链技术的各个部分能够实现真正无缝衔接时,所谓的跨链问题根本就不存在了,多轻松啊! 好了,以上就是关于“2025年跨链桥选哪家”的话题啦!文中还盘点了五大常用的跨链桥,大家可以参考看看哦。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资料,记得上币搜网逛逛,会有其他文章等着您哟! 小提醒:本文内容仅供大家了解和参考,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或建议哦。涉及投资还需谨慎决定,风险可得自行承担!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,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、不确或遗漏,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相关信息仅供参考。
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、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!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,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@163.com,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